厚植金科情怀,做勇敢踏实的青年人
——在2020级新生“入学思政课”上的讲话
刘永彪
(2020年10月18日)
各位新同学,老师们:
大家好!镜湖潺潺,方山苍翠。今天我们相聚在江宁校区,由我给全体新同学上一堂入学思政课。十月的金科校园里,多了许多穿着军训服的年轻身影,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令人感动。刚才我认真听了新生代表发言,想到了你们这批孩子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备战高考,是多么的不容易!我提议,全场用最热烈的掌声为所有新同学点赞!在此,我代表学校欢迎你们的到来,也请代我向你们的家人问好,感谢你们的信任,选择了金陵科技学院!
如果说考上大学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是实现梦想的新起点,那么你们所选择的究竟是怎样一所学校呢?为此,今天我带来了几张老照片,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下照片背后的金科故事。
请看大屏幕,我们的金陵科技学院的前身就是图片上的始建于1958年的南京农业专科学校和1980年建立的金陵职业大学这两所学校。当年的南京农业专科学校是江苏省创办最早的一所半耕半读的新型高校,为南京市区、县农业现代化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很多校友目前正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战的主力;金陵职业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职业大学,20世纪80年代,金陵职业大学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录用”的全新办学理念挑战了传统的办学模式,成为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探路者和领跑者。两校为南京培养出了一大批本专科毕业生,已成为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行业企业的中坚力量,优秀的校友是我校历史上为南京建设与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光阴荏苒,我们迎来了2002年,为满足南京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人才和科技的需要,集中力量办教育,南京市委市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为金陵科技学院。
奋起直追的三年后——2005年,金陵科技学院正式成立,揭牌仪式上两校的师生都很激动,从此,一所全新的市属应用型本科院校——金陵科技学院开启了新的篇章。她的最大特点就是扎根南京沃土,是一所为南京而生、为南京而在、为南京而长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不断进步的两年后——2007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学位授予权的评估,这张照片是当年我校首次举行的本科学位授予仪式。
努力提升的五年后——2012年,学校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稳步发展的六年后——2018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0年的今天,学校占地总面积101.64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5.7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4.41亿元,有20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涉及经济学、工学等6大学科门类的6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1500人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一张张的老照片犹如一幕幕当年金科师生们克服困难,砥砺奋进的情景,一代代金科人的努力付出,总是润物细无声融入你的校园生活里。他们会折射在春天的清晨,你在学校操场塑胶跑道上晨跑时额头闪动汗珠时的畅快;会是夏天的傍晚,你走进宿舍能随时用热水器洗澡、吹着空调时的惬意;也会是秋天的雨后,你路过大学生活动中心听见合唱室传来了阿卡贝拉时的心动;也可能是冬天的雪后,你走进干净整洁的食堂品尝一份金科大碗面时的温暖。
如果说前人铸就的金科精神是一条宽阔的大河,那么今天我带着你们回顾过去,正是为了让这条大河流淌进你的内心,不忘初心,让你们能更好地开启未来,汇入新时代的洪流。面对你们即将迎来的大学时光,作为师长,我送给你们三个关键词:珍惜、勇敢、踏实。
第一个关键词:珍惜
要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情怀,珍惜你的大学生活。在年初以来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每一次抢救生命的努力,每一个战胜病魔的奇迹,都在传递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的讲话中,点赞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在座“00”后的你们,经受住了疫情和高考的双重考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相聚。希望你们心怀感恩,要懂得生命的可贵,更要珍惜你的大学生活。从你们踏入校门的那天起,就要将南京当作你的第二故乡,将金科院当作你的家,安心求学,健康成长。刚才我介绍了我们学校的历史和特色,我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也非常重视你们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大学生活的美好,绝不是沉迷网络游戏和追剧、刷手机,虚度光阴,贪图享受,而在于实验室演算、车间里操作、图书馆阅读、社会中实践,博观约取。希望你们珍惜大学,珍惜五湖四海相聚金科的同学缘分,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做个阳光快乐的“充实族”。
要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迫切,珍惜你学习的最佳时机。我有几次在食堂与高年级的学生交流,他们普遍反映,大一极易挂科,因为大学对自身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的要求提高了,一旦松懈,有的同学高数、物理等基础课稍有难度就会不及格,很快你就会发现挂科的后果很严重,不仅要重修,还会和评奖评优失之交臂。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人必须面临的课题,但“一日之计在于晨”,青年时期无疑是学习的最佳时机,当如饥似渴、孜孜以求。“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我校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你们的学习既来自“沉浸式”的课堂教与学,又来源于“静下来”的日常阅读、观察和思考,也离不开“走出去”的开拓与创新,而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则是动手与实践。晚上别光在宿舍里刷抖音、玩游戏,多读读书、多和优秀的人交流,多泡泡图书馆。只要灯塔未熄,就向着明灯航行。
第二个关键词:勇敢
要有“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精神,勇敢开拓创新。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热情和好奇心,有热情才能保持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动力。你们的学长中有个去年刚毕业的男生叫毛晖,他大一就跟着专业老师做科研申请专利,激发了他的创新动力;大二在参加挑战杯创业比赛获了二等奖后,在学校的支持下,跟两个同学合作申请了学校科技楼“创客汇”的格子间,创办了专门针对淘宝销售业务的短视频公司,短短一年视频点击量三千多万,他的公司被阿里巴巴集团授予了南京地区独家短视频拍摄基地。毛晖2019年毕业时,接受了阿里集团的邀请,他决心去阿里总部工作,认真学习大公司的规范管理模式,短短一年时间,他已成为阿里巴巴集团总部银泰品牌公关部负责人,年薪30万。还有动物医学专业的黄翔宇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组建了大学生脱贫攻坚农村实践团队,大学四年每个暑假都深入农村农户,研究肉鸽养殖,参与研制了鸽粪有机肥,帮助贫困村的农户致富,先后获得了3个专利,今年还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这两个同学传承的是金科人开拓创新的优秀传统,也是万千金科“弄潮儿”的一员。我相信,大江奔流明日更壮阔,因为你们是奔涌的、澎湃的、磅礴的“后浪”。
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勇敢战胜困难。你们刚刚告别了故乡,开启了全新的大学生活,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学着适应苏南的气候条件,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要学会处理舍友间的关系。你们会面临学业压力,情感问题,就业压力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在成长路上很常见的困难。遇到难事,请别忘了身边有辅导员,有班干部、有热心同学,更重要的是自己有勇敢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要知道,人生之旅“行路难”,成长之路“多歧路”,“乘风破浪会有时”并非李白写于春风得意之时,而是诞生于失意、困厄之中。心中有底,眼中有识,不气馁,不放弃,方能披荆斩棘有招,劈波斩浪有策。
第三个关键词:踏实
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的坚持,踏实做好平凡事。20岁的你们,有很多的选择,也有很多的疑惑;充满了希冀,也充满了彷徨。找到一件事,哪怕你觉得再渺小再平凡,坚持做下去,天天付出,就会成为你的天赋。万丈高楼平地起,伟大寓于平凡中。如果你实在不知道做什么,我建议你去跑步,跑出一个好身体,跑出一个新方向。木心先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时代前进的脚步很快,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我希望你们的心态得稳,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走,立于平凡,也找到心中所爱。
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觉悟,踏实走好脚下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从小听到大,有谁认认真真去思考个中深意?这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所学的书本知识如果不付诸实践,恰如空中楼阁,虽精致却无根基。踏实走好脚下路,是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炼自我,知行合一,行胜于言。踏实走好脚下路,更是“把小我融入大我”,积极投身中华大地,祖国河山,四方风景,用最直观的方式去感受我们国家时代发展的脉搏,再用自己的双手让这片土地和田野变得更加丰盈。
刚才我作为师长,送给了你们“珍惜、勇敢、踏实”这三个关键词。接下来,我给你们,也给我自己留道课后题,这道题需要我们用四年的时间去完成。
这是目前的金科校园的模样,大家展望一下,四年后,我们的学校会是怎样?我相信,全体金科人一定会砥砺前进,共同奋斗,让我们的校园环境越来越美,学校发展越来越好!
这是入学的你们充满稚气的模样,大家想象一下,四年后,你会成为怎样的毕业生?学校会为你们的成长成才,创造好条件,搭建好平台。我也希望你们在金科院这片沃土上成长、成熟、成人、成才!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同展望四年后美丽的金科校园,期待四年后自信成熟的你们。在此,我们做个约定,四年后,我们在毕业典礼上公布今天的课后题的答案,看看四年后的校园、四年后的你们的照片,分享你们在金科的青春成长故事,共同为那时优秀的你们点赞!我是爱你们的校长,刘永彪。我衷心祝愿你们拥有一个充实圆满的大学生活,在金科院找寻到自己毕生的热爱与追求!